海不扬波,水深开阔。在湄洲湾南岸福建联合石化油品专用码头,罐体林立,船舶接踵,多个泊位正在进行油品装卸作业。
油品、危险化学品等液体散货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“液体面包”。2024年,福建全省港口液体散货吞吐量7434万吨,全国每进口20桶原油,就有一桶从湄洲湾港上岸。
一端是油轮,一端是码头。如何让“液体面包”听从“指挥”,安全有序通过管道“上下船”?在中间管道、输油臂、泵房、装车台等各节点上,到处都是港口流体“指挥家”——福建联合石化码头操作班长林海山的舞台。
2月1日,联合石化码头蛇年新春第一艘原油轮“远秋湖”轮满载近30万吨原油,抵达港池前沿。“全员请注意!‘远秋湖’轮即将靠泊,请做好靠泊准备。”林海山拿着对讲机有序指挥着。
“输油臂下靠泊旗悬挂好已就位。”“前后倒缆墩人员全副武装已就位。”“各带缆墩引缆缆绳备妥已就位。”……随后,一条条回复从对讲机传来。
联合石化油品专用码头各个泊位前沿,装卸输油臂一字排开,林海山穿梭其间查看输油臂、管线运行是否正常。“别看这机械感十足的‘手臂’,操作起来却是有惯性波动的。”林海山边走边向记者介绍。如何将其安全精准地对位船侧管道法兰?林海山有一套自己的办法,他对运行参数的把握分毫不差,输油臂在一般人手里操作都要晃来晃去,到他手里却能如臂指使、点到即止。
2009年入行以来,林海山一直在联合石化码头从事液体散货装卸工作,十几年精益求精、创新突破,如今已是行家里手。他将自己平时的操作经验数据化、标准化,不断探索研究如何让人的经验技能和智慧科技深度融合,为智能设备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,不断提高工作效率。26岁时,林海山打破公司最快输油臂对接和工艺流程操作纪录。他还调整柴油吸收液回收工艺,将柴油吸收液的使用周期延长了2倍,每年节约柴油使用成本150万元。
自1月14日春运启动以来,湄洲湾港累计保障石油类船舶112艘次,完成货物吞吐量195万吨,林海山和同事们坚守在能源保供一线,用心守护万家灯火,奏响了“山海协作”的春日序曲。